Search

【假貴婦下午茶☕️】

從不諱言我是在南部鄉下長大的小孩。國中、高中時,只有段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假貴婦下午茶☕️】

從不諱言我是在南部鄉下長大的小孩。國中、高中時,只有段考之後的當週週末,可以跟同學去市區逛街,市區有多遠?大概要先走10分鐘到公車站,接著搭20分鐘的公車到火車站,再搭30分鐘的火車,這還是轉乘順利的狀況,車次拿捏不好時,在車站等個十幾分鐘半小時以上都有可能,班次更少到如果錯過一班,就會讓人打消出門念頭,因為下一班車可能是一兩個小時以後了,儘管路途遙遠,但這卻是學生時期少數讓人期待的小確幸。
-
那時候一個月零用錢五百元,跟同學去一趟市區,吃個兩百元的簡餐就開心的不得了,我不太買包包、衣服、鞋子這類治裝品,倒是文具類的小東西買不少,那時候最喜歡逛光南,因為立可白、立可帶、鋼珠筆這些文具,在村裡的雜貨店或隔壁鎮的文具店,大多是原價賣,均價大約五六十元,光南的文具大約都是原價的八折左右,品項也很多,逛一天下來,花個幾百元是常有的是,覺得自己實在揮霍無度,這些罪惡感也敦促我回家乖乖繼續唸書,等待下一次段考結束後再來訪。
-
一直到出社會後才來到台北—傳說中的都市,倒也不是因為我有台北夢,只是過去三姑姑在台北工作了十年,每次回家時總會帶一些沒看過的東西、講一些台北的事情,讓我們這些小孩對這個城市充滿想像。
-
這種不真實的感覺到現在偶爾還是會出現,有時候睡醒時,會突然疑惑「我現在在哪?原來我在台北啊,我真的在台北了」,或者搭公車搭到一半,突然想到「我現在在台北的街頭」,這種感覺,實在很奇妙,我也說不上來。
-
上台北前,大家總說台北生活很花錢、什麼都很貴,一碗麵至少比南部貴20元,嚇得我一開始每天早上都只買一顆35元的傳統飯糰,早上吃一半、中午吃一半,久了之後發現,也沒有這麼誇張,只是台北食衣住行太多元化、選擇性太多,要貴的當然很貴,幾千元一餐的餐廳不在少數,但要便宜也不是沒有,50元就能飽餐一頓,但飲料確實價位偏高,即便是同一品牌,價位也多5-10元不等,但生活久了,這樣的價位好像也習以為常了,導致回家時老是驚呼飲料怎麼這麼便宜、我要多買幾杯。
-
至今我仍不太買鞋包等治裝,但是在吃上面倒是很肯付出,其實我心裡也是很少女的,近期迷上早午餐、下午茶這類的飲食,過去總是在網路上或電視上看到,對著螢幕流口水,但家裡附近畢竟比較不容易找到這樣的店,市區或許有一些,但受限交通,除非空下一整天、刻意安排,否則去的機會也就不多了。到了台北後,觸及這些店家變得易如反掌,反倒是覺得店家太多,口袋清單怎樣也消不完,實在很困擾😂。儘管理性上覺得怎麼會有這種,不是早餐不是午餐、不是午餐不是晚餐的食物,但看到有興趣的店還是忍不住就加入口袋清單,大概是標準的口嫌體正直。
-
下午茶這件事也是這樣的,享用的時間大約從下午三點開始,一般人在這時候大概不會有時間悠閒地吃下午茶,或許也是因為這樣,讓人把下午茶跟貴婦畫上等號,我們畢竟不是貴婦,所以能在休假期間偷閒,吃上一份,就已經很滿足。找資料的過程中,看了不少食記,專業部落客的照片、文字,相當精美,讓人看了心曠神怡,但有不少是媽媽們久久一次偷閒,假裝是貴婦去享用一個下午的慵懶,照片幾乎不講究光線跟構圖,文字也很通俗,但看了總讓人會心一笑,我更喜歡這樣的食記。
-
三層式的英式下午茶通常數百元是跑不掉的,貴一點的上千元也是常有的事情,在被下午茶毒迷得團團轉時,早就把很貴這件事情拋到九霄雲外,好不容易逮到休假,喜孜孜地從口袋名單找店家,有幾次已經出了捷運站,發現站口小攤販,賣著雞蛋糕或是涼糕,幾十元的小點心就是能填飽肚子的小確幸,「我怎麼會花幾千元跑去吃這麼貴的下午茶,到底是怎麼了」這樣的感覺油然而生,接著買了包雞蛋糕就回頭搭捷運、打道回府,自己沏壺茶也吃得很高興。
-
當然,偶爾下午茶毒還是會壓過理智,但偶一為之,應該不會招致天打雷劈吧😨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*現任壹電視兼任主播 *聯絡請來信[email protected] *IG歡迎追蹤ginneua *索取簽名照請寄回郵信封至114台北市內湖區行愛路141巷48號 趙惠雯收
View all posts